纺织经纬分享 /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真难

已有 2001 次阅读 2024-2-28 16:02 |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真难

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现在是高校学生找工作的紧要时间,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去年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估计都会忙碌于春季招聘会和招考面试等场合,真心不易。

       学生们和家长们是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关联者,找工作的焦虑确实能理解,也能充分体会学生的难处,所以只要学生提及要找工作,尽管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论文压力重,但是老师都会理解。

       高校也是处于困难境地。每年六月份要看毕业率,八月底要看就业率,而且还要排名并向全社会公布。不管公布的数字是否能百分之一百反映真实情况,但是高校也能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和困难,尤其是就业办、辅导员等学工人员。

       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压力重重,文件一个接一个下发,要求实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统筹部署、协同联动和高校责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工作合力。

       假如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心仪的工作,就会埋怨高校。埋怨只是一味地把学生招进来收学费,教学质量却没有跟上,也没有学到对就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既然大学里全都是靠个人自觉和努力,那为什么还要配那么多教授上课、行政人员管理?埋怨之下,学生们会认为学校已沦落到了招生收钱的场所。优秀生会歌颂学校的好和学校的培养,但是对于没有解决就业的学生而言,出言就不那么逊了。

       但是把将就业难的责任归结到高校身上,要高校来解决就业率问题,其实有失偏颇。高校是教育部门,是培养人的地方,不是就业提供场所,不是用人单位,不是人才市场,高校的就业办,本质上是一种配套服务,不是主营业务。埋怨高校,那根本是搞错了对象,当然高校也不能完全将责任推卸干净,还是有它自身的责任在身。如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既定的专业设置、固定的招生规模、固定的扩招比例一成不变,何以能应变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何以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与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计划、招生计划?

       说“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学生招进来了,四年之后的就业需求谁能预测?说“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无非就是让学生自己放低姿态,直面现实,尽快把自己“嫁”了,可是学生真心愿意吗?说这个话的人,把自己孩子拿来试试?说“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支持和资源,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无非是把一些质量不高的岗位、或者临时性的岗位拿出来,应应急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责怪学生自身就业目标定位过高,其实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希望有很好的就业,没有错。但是高校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压力下,要求解决就业率,于是就千方百计让学生签约了事,对于不心仪的签约,学生肯定存在反感情绪。

        问题出在教育部门与社会人力资源部门的宏观协调上,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社会人才需求工作,从而导致给高校传递出错误的人才培养计划工作,而高校常年按照既有的固定人才培养规模进行招生,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真正需求量出现偏差,有些专业供过于求,而有些专业供少于求。当然,这还是优点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假如政策制定者自己孩子处在这样的境况,发自内心而不是唱高调地讲,自己如何解决?

        香港的菲佣很多都是有很好教育背景的,为什么不在本国好好就业?除了薪资问题之外,其本国各方面的产业发展没有上来,导致人才培养过剩。很多欧美国家因为社会各业态充分发展,而有充分的就业机会,高校也不来弄就业率指标。

       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要充分发展国家经济等各个业态,在充分市场化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下,就业难才能缓解。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9184-1423401.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的功利化
下一篇:天妒小潘
收藏 IP: 202.121.147.*| 热度|

10 尤明庆 孙南屏 杨正瓴 郑永军 贾玉玺 夏炎 梁洪泽 周阿洋 guest12160155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