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u/jinsblog

博文

怀念岛主,平凡而与众不同 精选

已有 10410 次阅读 2015-1-11 11:00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李小文

     我不认识李小文博主,我们只是在科学网上神交。和别人不同,我给他早期的留言,或者回留言时,很多时候我都用“岛主”称呼之。原因是他自称或被别人称为“黄老邪”。小说中天下五绝之一为东邪黄药师,是桃花岛岛主。敢把这顶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的人,没有点绝世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这是我称他“岛主”的原因之一。

     我这样称呼他,绝不只是因为一个名字。我到科学网来开博客时,李博主用lix的网名在这里施展他的弹指功夫。我们最早的切磋,是2007年10月26号,那天我刚把我为什么开博客?的博文放上,lix就留言。我的博文中有一句:“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大同的世界。”讲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当时lix就留言:个世界已大同?恭喜学有成,但个世界离大同还远着呢。”我赶紧回话,解释我的意思。可惜现在他的留言已经没有了,但恰好我的回话还在:“同意你的看法。这个世界离一个大同的世界还远。我想说知识获取的渠道今天和过去有天壤之别。我也不修改上面的说法了,留个补丁在这里更能显示博客互动的优点。”这一段故事,我在科博五十有感有记录,在科学网博客四周年—曾经的人和对话中也有涉及。所以我可以用引号把岛主的原话录下。同时也感叹:“不用,我是很知道桃花主黄老邪的;当然也就明白科学网上是藏卧虎之地。”

     紧接着,在2007年10月26号,我写了同行评议。那篇博文后面有游客留言,提出了些不同看法。Lix又留了言,大概的意思是不应该质疑孟津博主是否有资格提出看法。后来那位留言者留言道歉,让我把有关留言删掉,但我觉得大家是善意讨论,就把所有留言都留下了。但就像我在最近的博文中提到:科学网早期的博文中,留言都丢掉了,或者丢掉了很多。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内容,全部都没有了。我认为有些留言比博文本身更有价值,丢了挺可惜。所以觉得这是科学网办网过程中,一件最为让人遗憾的事情。

     李博主的博文风格,就不用我介绍了。但我觉得一个基本点,就是他以一种平等心态来和网友交流。对于顶着一顶被神话了的“院士”帽子的人,在这个网上发言,其实是有点难度的,话说重了说轻了,你都有可能不是。他能以普通人的心情在这里说话和对话,不容易。可以感到他说话的谨慎和小心,同时也很照顾别人的感觉,尽管该刺的时候,他的刺绝对尖锐。如果我们要念他一点好,就多推崇在这个网上的平等对话。无论老幼、出身,作为网友,大家能平等相待和相处。这应该是常态,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这大概是李博主起到表率的一个地方。李博主也是个可以开玩笑话、有幽默感的人。2009年元月27号,有感于春运,我写挤火车故事两则结果他兴致大发,写了答孟津大侠,在里面讲了个当年的段子,偶的个神呐,桃花岛岛主果然是见过世面的人。

     当然,我们严肃的问题切磋得多一点,比如说他在2013年8月17号的博文为什么我们主张加上“光圈” 一文中,提到了地球上“光圈”这个概念,和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等并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提出这样一个学术概念,最好的回应,不是去恭维,而是去挑这个概念的毛病,这样会对他们深入考虑问题有真正的帮助。于是我就留了言,说了点我的想法。但这个留言现在在他的博客下同样丢失了。好在李博主在第二天的博文答孟津老师中,留下了当时的对话。从学术上看,我比岛主小一辈,但他称我老师,我知道他的邪乎,就不跟他认真了。一块在网上玩了几年,我知道在开玩笑时,他能开玩笑,说正经事时,他是很正经的。

     最严肃的一件事,也是我跟岛主真的有点“神交”的时候,是在汶川地震那一段时间。那时他的一篇遥感道歉,可以感到一个遥感学者的心声。那篇文章出来时,可能是受到了其它媒体的注意,点击率不停在涨,我至今仍然记得。很简单的一段东西,说出了很多问题,让我见到他的专业注意力和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那个时候,我也写了些东西,也鼓动在海外的地学界人士来科学网做点科普。李博主当时心里一定是很纠结的,从他的几段博文中都可以看出。他在我写的书包博文下,留下了他的言论,也是很愤怒的声音。后来我们有了一些通信联络,原因是我们都关心一件事:汶川震后重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人为方面的。李博主准备给“上面”写信,把他的稿子寄给我看,我给他提了些意见。我的记忆中,我们当时是通过电邮交流的,但我死活就找不到当时我们的电邮记录了。否则,从他当时写的一些东西,可以看出他对汶川震后的一些思考。

   人早晚都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但李博主突然就走了,走得过于突然,带走了一些象征性的东西。对他的离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一个多年的博友,一个学者,我真的希望能看到他心里更深处的东西。他活着的时候,尽管不多说话,但我可以感到他的存在,有一种“气场”。现在他走了,我可以感到这里又空了一块。

     我过去建议过:“非常希望科学网能在某个角落,建立一个专栏,简单地用“曾经的博友”命名,或者干脆就是“科网神社”,把所有过世博友们的文字都放在里面,让我们能够常常去怀念他们,以提醒我们习惯了向前看的大脑,不要忘记曾经的博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碑会越来越高。无论我们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有多少不同观点,说起话来互相恨得咬牙切齿,但在这里也是朋友一场,活着的人最好不要忘了过去的人。敞开心胸,偶尔回去看看他们的文字,留个脚印,是一种祭奠。总之,不要忘却。”当我们在缅怀李博主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为人的一个初衷:他一直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这个网上出没,神龙见首不见尾。

     博友一场,此为记。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4699-858381.html

上一篇:流浪版《侠客行》
下一篇:李小文对汶川重建的建议书
收藏 IP: 74.105.213.*| 热度|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