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理化所要处治小保方两个指导者

已有 5772 次阅读 2014-6-12 13:31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上周小保方同意撤回两篇《自然》论文,指导小保方的两个教授也受到单位处理。无论这个事多么恶劣,但是整个事件中日本理化所的作法值得肯定,论文被质疑后立即组织委员会调查,两个月公布调查结果,并因为发现调查委员有问题,也进行了单独调查,并对本系统所有已经发表论文核査 。

后面值得关注的是小保方未来的去向,哈佛大学导师是不是会受到牵连,理化所所长会不会辞职?

中国如果发生类似事件会不会借用处理方法?


周二,根据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消息透露,一个独立于RIKEN的调查委员会对小保方晴子STAP论文的两位指导者进行惩罚,要求他们辞职,因为二人在STAP细胞事件中,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论文的两位指导者分别为日本RIKEN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Masatoshi Takeichi和发育生物学中心的干细胞学者Yoshiki Sasai(笹井芳树)。


独立委员会还称,该中心主任尚未评估小保方晴子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就让她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且在聘用之后,缺乏对她进行指导,因此中心负责人Masatoshi Takeichi负有责任。

不过此举也遭到外界猜测,RIKEN解除二人的职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野依良治的开脱,因为野依良治正值RIKEN的主席,这么轰动的“事件”,野依良治也应难辞其咎。

从RIKEN对小保方晴子论文的指导者的惩罚,我们很容易猜测出,小保方晴子的学术生命基本上已终止。小保方晴子未来的命运究竟会是怎样?我们将会持续性关注。

今年初,《自然》期刊上两篇关于STAP论文的丑闻震惊学界,论文主要作者所在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研)一直备受关注。6月12日,理研发育生物学中心在日本神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学术丑闻,该研究中心可能需要关闭。理研的调查委员会推测,研究者是为了制造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草率发表了研究成果。

位于日本和光(靠近东京市)的理研总部负责监督一系列由国家资助的研究机构。在理研的调查委员会发现发育生物学中心发表的那两篇《自然》论文存在数据捏造和篡改后,理研方面于今年4月成立了改革委员会。调查小组随后公布调查结果,称这两篇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构成了学术不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研究者重现过论文中提到的STAP细胞制备技术。

该改革委员会由东京大学荣誉教授、材料科学家岸辉雄(Teruo Kishi)主持。委员会指出,调查小组确认,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于隶属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不过,改革委员会在报告中还指责了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发育生物学中心主管笹井芳树,以及前发育生物学中心研究员、现山梨大学教授若山照彦。由于他们在没有加以审查的情况下接受了小保方晴子提交的数据,他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改革委员会发现,从发育生物学中心负责人竹市雅俊到理研总部的官员,都对研究结果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委员会呼吁所有人都应该为这次事件买单,包括竹市雅俊都要“面临严肃的处分”。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岸辉雄指出,处分决定需等到调查彻底结束才会公布。理研任命的第三个委员会将负责裁决小保方晴子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处分措施。

然而,学术腐败可能已经深入发育生物学中心内部。报告指出:“理研发育生物学中心似乎对于取得超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研究的重大突破抱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岸辉雄表示:“我们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组织结构本身也是问题的一部分。”委员会建议对发育生物学中心进行彻底审查,必要时可能重组整个中心。“这可不是换个中心名字那么简单。”

上周,理研确认小保方晴子和理研的其他论文合作者已经同意撤稿。岸辉雄指责理研在内部调查几个月之后,至今也没有回答“STAP细胞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在随后举行的另一场新闻招待会上,竹市雅俊表示:“我会严肃考虑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措施,但目前我尚需时间考虑(委员会提出的)建议。”(编辑:Calo)

信息来源:Science,Japanese stem cell debacle could bring down center.




美女科学家造假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41174-802774.html

上一篇: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存在表观遗传学差异
下一篇:科学家重新开展胎脑移植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12 许培扬 王华民 苏力宏 杨正瓴 王春艳 王荣林 水迎波 biofans chtang zzjtcm dulizhi95 jlx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