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掩耳盗铃的“盲审” 精选

已有 15606 次阅读 2010-4-25 10:48 |个人分类:假语村言|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专家, 盲审, 评审, 匿名, 博士学位论文

周日不写博。但是今天看到牛登科老师的文章,忍不住要说几句。

 

一言以蔽之:同感!

 

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了“盲审”。而且是双向的!

 

不可否认,同行评议(Peer review)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发表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都应该经过同行评议。而且笔者早就说过,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不应该作为学位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只要导师觉得你够博士水平了,同行评议也觉得你够了,答辩委员会也觉得你够了,那你就够了。有没有、有几篇SCI论文有什么关系?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美国的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那里得到物理学博士学位时,一篇SCI也没有。So what?

 

但是,即使是所谓“匿名评审”(包括SCI期刊也好、基金评审也好),也没听说有把作者或者基金申请人的名字也“匿”了去的!全世界也就是中国这一家这样做,而且也就是教育部这一家!国家基金委也好、科技部也好,都没有这么奇怪的规定。

 

谁说我们没有“创新”!这不是“创新”是啥?

 

其实,所谓“明审”和“盲审”,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论文做出来了,导师觉得不错;但是导师算是共同作者,所以找几个同行帮助把关。有时就是导师自己把论文送去。有时委托秘书或者办公室代转(邮寄)。同行看论文,有什么意见,常常就是直接打电话给导师,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商榷。如此而已!可是我们的学校里却搞得像做贼似的,而且还是“掩耳盗铃”——国内的同行里这些博士生谁在做什么、发了什么文章,真正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如果真是专家的话),有几个不知道的?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不知道讲了、张贴了多少次了。

 

不要说“掩耳盗铃”这个词不好听。“盲审”这件事,本身对评阅人就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我不相信你有作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诚实,所以蒙上你的眼!!对于这种“盲审”要求,为了不影响学生的答辩时间,笔者一般是告诉那个学校:我可以审,但是这种“蒙了面”的事情我不做!我会打电话给那个导师去核实我的推断,然后告诉他们(包括学生)我的评审意见。因为我是科学工作者,我有我的人格!



研究生论文盲审争议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9346-315857.html

上一篇:春之舞曲
下一篇:“双盲审”的出处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17 马红孺 陈儒军 朱志敏 王号 曹聪 王修慧 朱教君 盖鑫磊 杨书华 陈湘明 唐常杰 赵长伟 刘广明 aichengzhang neilchau xchen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