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wd301的个人博客分享 /u/wangwd301

博文

物种起源阅读心得

已有 7261 次阅读 2010-4-16 22:5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澳门黄金赌城

达尔文建立生物进化论已经200多年了,该理论一直被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有效地解释了物种起源。历史证明,生物进化论的出现是一场科学革命,给人类的宇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是科学认识史上永不熄灭的创新。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从一个科学理论演变成文化隐喻,它不仅在物种起源方面得到应用,现已被发展和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可以说,进化论是生物科学中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进化论又被称为达尔文主义,是因为它不仅引起了一起科学革命,而且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它彻底纠正了上帝创造万物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地球仍至宇宙中的物种都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物种适应自然环境而不断演变的结果。

进化论不同于其他科学理论,是因为它采用了简单的陈述,而描述了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复杂的变化法则。其实,进化论就是如此简单,简单的只用一句话就足以概括:物种形态结构对应着功能,具有演变能力,且不断演变,只有那些演变后适应于自然界环境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将渐渐消失,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使得物种具有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简而言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以亿万年为时间尺度,得出的结论,往往与人类以几代人一生为观察周期所得经历相违背,因而进化论的观念难以理解,然而进化论确实如此简单,它没有数学、物理学、化学中复杂的方程式,令人科学家痴迷,令常人生畏。但是,进化论的研究中有很多定量的数学方法,如进化遗传学、分子进化论和系统发育学中的定量模型和分析方法。

达尔文的科学发现,是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的发现,是他观察了不同地球上不同生态环境下众多物种的发现,同时也是他通过实验观察而抽象出来的发现。达尔文通过家养和野生环境下物种实验和观察,首先,观察到,物种形态结构与行为功能的关系,具有演变的能力;然后,发现了,在饲养的情况下,一些物种被人工选择性地保存下来,同样在野生环境下也会被自然选择性地生存下来,而形成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科学发现是,研究复杂性和简单性之间关系极其精美的典范,他将物种起源的复杂性问题抽象成演绎推断的简单性问题,即自然物种多样性可以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演绎出来,把一个复杂现象与简单法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揭示了物种演变的机制和规律,而且在人类社会活动的演变规律,即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只有那些适应于社会环境——民俗、潜规则、法律法规等的活动方式,才能获得生存优势。远非如此,在更小的微环境的演变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具有意义。如在人脑的认识过程中,外部刺激传输到大脑皮层,利用大脑皮层加工这些信息时,不同模态的刺激会竞争性地使用大脑皮层有限的处理资源,如神经细胞群、功能柱单元、脑区等,同时处理后的信息被传输到外周神经系统和组织,产生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也会竞争性地使用有限的行为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大脑的可塑性结构、行为和功能得到了进化。在人类社会的组织行为和管理科学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使用,这是因为,人类组织和管理具有可变性,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那些适应社会环境的组织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宗教、党派、国体、政体的演变和生存都遵循着自然选择的理论,不同的整体和国体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达尔文主义远非如此狭隘,在人体中结构和功能的演变中,仍然是不变的法则,人体中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会竞争性地使用着有限的资源,如水、电解质、氨基酸、糖等。为了协调这些竞争,在进化过程中它们会发展出竞争资源的优势,如为了获得水的竞争优势,一些组织会分泌能够使血液灌注加强的生物活性物质,组胺和前列腺素等都是这类物质。人体长期进化和健康演变都会遵循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而发展出对其生存有利的结构和功能。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指明了生物学的发展方向。进化论揭示:第一物种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第二物种形态结构能够演变,第三物种演变形态结构能够保存并遗传,第四物种演变遵循着自然选择法则。为了证明物种结构形态结构,达尔文通过实验和观察得以证明,孟德尔、摩根等在达尔文之后进一步从遗传学上给予实验证明。为了寻找物种的遗传物质,华森等人建立了遗传物质的双螺旋结构,并创立了分子生物学,人类从分子层次上揭示物种起源的遗传机制。现代生物学进入了整体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阶段,我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达尔文进化论是生物学永远不变的法则,在人体中达尔文的进化了依然适用。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8584-312838.html

上一篇:简单的健康理论
下一篇:大脑皮层的神经编码理论与类脑计算方法(二)
收藏 IP: .*| 热度|

3 刘圣林 左正伟 焦宏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