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分享 /u/sportmuscle

博文

人本脆弱——阅读《脆弱的物种》 精选

已有 2295 次阅读 2024-4-22 17:12 |个人分类:科谱文章|系统分类:澳门黄金赌城

人本脆弱——阅读《脆弱的物种》

史仍飞/文

微信图片_20240422171349.jpg

这几天看了刘易斯·托马斯的一本书《脆弱的物种》,感觉眼前一亮,很难得的一本书,书也是在网上淘的旧书。翻译的有些部分略显晦涩难懂,但不影响理解作者原文。

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美]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1913—1993),生于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我们最熟悉他的作品是《细胞的生命礼赞》、《水母与蜗牛》,还有《最年轻的科学》、《聆乐夜思》和这本《脆弱的物种》。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他创作于1984—1992年的演讲稿和未发表的文章。他以惯用的语言风格检讨医学的局限,探讨语言的起源,探索意识的奥秘,解释死亡的恐惧。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奇妙的科学想象和无与伦比的语言天赋。章节看似结构松散,实则逻辑严密,读来轻松有趣,而又颇受启发。

回到《脆弱的物种》这个书名,想想看人类的确是很脆弱的,在同体积的陆地动物相比,我们的肌肉并不发达,骨骼是最脆弱的。只要吃了稍微不干净的东西,就会生病,而很多动物整天在垃圾箱里找吃的而不会生病。尽管脆弱,可是我们的寿命变得越来越长,正如作者所说,并不是医学多么强大,主要是因为西方世界的管子工和工程师,让人类获得了干净的饮用水,还有就是农业的进步及营养的改善。

《脆弱的物种》这本书分为四部分,作者首先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反思医学的教育和发展,呼吁人们正视医学中的无知,需要重视基础研究。托马斯的许多观点与传统的科学界并不完全一致。他毫不留情地将医学界宣称的“养生七诀”(每天早餐,常锻炼,保持正常体重,少喝酒,不抽烟,每晚睡八小时,不吃零食)斥为类似于巫术,这足以让我们这些对医学抱有崇拜的草木愚夫惊讶得瞠目结舌。

他也指出医学知识和技术发明,都会随着生物学的进步而贬值。尤其是在近年来精确科学知识大块大块到来的时候,无知也是如影随形,大量存在的。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疾患,医学仍徘徊于许多既不能治、又不能防的可怕境地。用于精确诊断的技术发展迅速,令人瞩目,然与此同时,它也日愈复杂而昂贵,未来依然遥不可及。

现代医院越来越忙,正如他略带幽默的语言所描述的,“医院里新的诊断活动耗费着学生和实习医生越来越多的时间,也耗费着他们所服务的医院越来越多的资源,以至于越来越没有时间跟病人打交道了。从前那长时间的、优哉游哉的采取病史的仪式没有了;同样长时间的全面体检的礼仪没有了;还有随后那长长的解释,是哪里出了错儿,然后直言相告结果可能如此这般:所有这些都没有了。现在的病人,感觉医院是一家嗡嗡响的巨大机器,而所有的专家——医生,护士,实习生,打下手的,还有搬运工—全都准确如仪地跑来跑去。检查单要喂进计算机里,同时喂进去的,还有一些项目,用于分析病人的经济状况,也就是负担医药费的能力:这些东西取代了病史的采取。血样去了化验室;CT 扫描和核磁共振机用于体检,认为比人更可靠”。

第二部分,作者直面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如疾病、药物滥用与老龄化,主张现代社会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改善卫生条件,扩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生命是脆弱的,需要责任驱使着前行。比之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我们这个物种个头不大,身体脆弱,前脑复杂,惶惶不安,长长的童稚期里又易受伤害,所以,在生存竞争中地位不利。

我们这个物种现存的成员约有四十五亿,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中。约有三分之一生活在现代的工业化社会里,应该说是享受着良好的健康,得享人类的天年。此外,还有多数生活在贫穷国家中,生存机会只有我们的一半,死得早,活得惨,常常受到饥饿和致残疾病的威胁。

较为健康的十五亿人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把另外那三十亿带到20或21世纪?这部分人应该有某种责任,无论是是道义的责任,还是遵循生物学的律令,但这一责任背后的驱动力,除了我们传统的、文化的道德观念,其深处更有着生物学规律。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我们乃是一个极带强制性的社会性物种。

第三部分从专业以外的视角谈自然、心智与未来。生物体的“生命力”不是电子游戏那样固定的“血量”、“防御力”,生物体的结构特征决定其耐受不同环境和承受不同类型损伤的能力,那能力不是均匀的。如蚯蚓物种可以承受“腰斩”并再生,但蚯蚓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失水而死。

进化不对“适应环境”做出任何保证。你能活就活,不能活就死。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告诉我们,在自然界混是一门艺术,而不是诉诸蛮力的战争。它更像是一场要求复杂技巧的伟大游戏。大自然告诉我们,人类的大灭绝还没有完,下一次大灭绝可能近在眼前,而且将是人亲手所为。看看我们快速发展的科技及无所不能AI应用,可能不久的将来,作者的忧虑会应验。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告别寄语,由一个大胆的设想作为主线:地球有思想吗? 通过对“合作”、“沟通”和“联系”三个主题的讨论,托马斯得出了颇为幽默的结论:生命在于合作,万物皆有联系,未来亦当如此。

最后,作者还是对这个星球表示敬重和珍惜。我这辈子从照片里见到过的最美的东西,是从遥远的月亮上看到的地球,但见它浮在空中,显然生机四溢。尽管乍看之下,它似乎由无数分离的物种所组成,然近观细察,乃知道它的每一个工作部件,包括我们,都跟其他部件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一方面,它是我们任何人所知道的唯一的封闭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头生物,四十五亿年前横空出世,距今三十七亿年前,它靠自己的生命变成了活物。我想年年岁岁祝它生日快乐,祝它万寿无疆,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及他们的子子孙孙。

我们属于一个脆弱的物种,是地球上的后来者,以进化的尺度看,正值青春年少,是一个幼稚物种。我们不但脆弱,还极容易犯错误。能幸存在此,更应该持敬畏之心,善待这个星球共同存在的物种。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74215-1430828.html

上一篇:减肥应该少吃多少?
收藏 IP: 101.231.216.*| 热度|

5 杨正瓴 郑永军 张晓良 曾纪晴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