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与治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博文

博士生学术低谷期的抑郁感受和抑郁症是一回事吗? 精选

已有 4871 次阅读 2024-3-26 23:40 |个人分类:咨询万象|系统分类:澳门黄金赌城

博士生学术低谷是我一直关注问题,攻坚克难的过程中,难免有“卡”住的时候,这个时期是对博士生的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我的博导常常用脱一层皮,形容读博时这个艰难的旅程。那么在这个低谷期前后,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的认识是我结合自身读博经历以及我、读博的同窗和我的来访者互动得来(他们来自北理、桂电、中农,以及网络来访如北航等学校),希望对大家有参考意义。一直想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但一直没有精力写,而且学术论文阅读量有限。先以这样的形式和大家见面,或许更能帮助到研究生和导师们。有问题咨询可以发邮件kuanghongda@163.com给我。

低谷前期:

在以下一个或者多个方面出现困难:1实验无进展;2论文写作难、发表难;3选题;4经济压力;5家庭或亲密关系困扰;6导生关系紧张(依赖、选题相左、杂活、指导与期望不符等);7同门关系紧张;8成长过程中的创伤,在读博过程中被唤醒;9一直给导师做毕业论文之外的事情,导师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低估了毕业难度;10其它情况。

这些困难可能导致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表现出应激反应,在

1)认知方面:动机过度增强,变得非常要强、要面子,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或动机受损,认为自己怎么这么笨而自责,逐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累赘或负担,怕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不敢跟别人探讨学术问题。

2)情绪方面:每天处于负性情绪(紧张焦虑,郁闷抑郁等)居多,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幸福等)逐渐减少。负性情绪不耐受,抗压能力变差,情绪一旦波动很难恢复平衡,情绪转换的灵活性变差。

3)行为方面:两个极端。投入时间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一天恨不得24小时待在实验室,或根本走不出宿舍;行动越来越困难,运动逐渐减少,交际减少,不想跟人说话,特别是熟悉的人。

低谷期

1)认知上的困难:进入低谷前是工作、努力、创新被外界否定,进入习得性无助状态,开始启动自我攻击性自动化思维,如“我真没用”“我真差劲”。长期持续,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如卡住了,发呆,思维迟钝。比如写东西写不进去,或不想动手、不想改稿子,或看文献走神,打开电脑打开文献就进入了发呆程序,一上午又过去了,开始懊恼。

2)情绪容易崩溃:情绪体验以焦虑感、抑郁感和强迫为主。其中强迫最隐蔽,也是最顽固的。强迫与负性情绪、负性思维结合起来,造成抑郁的强迫性负性思维。比如,认为自己不配休息,别人那么优秀还那么刻苦,我不配休息。等。此时的情绪爆发,多半是事出有因,有具体现实的刺激。如导师表扬了师弟,而没有表扬他。甚至把导师的表扬当做是一种阴谋。

3)行动骤减或机械重复:越来越走向两个极端。投入时间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一天恨不得24小时待在实验室,或根本走不出宿舍;行动越来越困难,运动逐渐减少;社会功能减退,交际减少,不想跟人说话,特别是熟悉的人,害怕社交。低谷期这些症状更加明显。

低谷持续超过1年:

在认知、情绪和情感上,会出现严重的疾病症状。

1)认知上:开始出现扭曲,“我活着没有意义”“不如死了算了”,无意义想法、自杀想法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更加严重,不能工作,或者依靠强迫、强迫自己维持工作,但伴随着特别难受和痛苦的症状。

2)情感上:基本上每天都在痛苦焦虑难受中度过,此刻,可能没有具体的刺激,比如导师撤掉了所有任务,但还是会感受到情绪上突然的痛苦、崩溃。抑郁发作。

3)行为上:作息紊乱,严重失眠,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等情况可能会出现。无法学习工作。不愿走到外面,食欲严重减退,甚至一天都不进食。无法走出宿舍,沉迷刷手机短视频或其他不需过多思考的活动,以转移痛苦的情绪。

所有表现中,抑郁是核心症状。但学术低谷的抑郁感受就等同于抑郁症吗?诊断抑郁症是精神科医生专业事情,一般人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就得了。博士生经常开玩笑说,“我有抑郁吗?如果你给我毕业证学位证,我啥事没有。是的,学术低谷期的抑郁是事出有因,这是判断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点。因此,有些人就诊后用药但疗效却甚少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要抗拒一些药物的帮助,而大众担心的用药会产生依赖,主要还是因为寻找心理咨询改善负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旦遇到压力就复发了。但这不能把这个误解赖到药物上。

如何应对?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及时咨询,不怕就医

博士生:多跑步,提升健康素养,对自我心理状态有觉察,不落单,与同学相互提醒。

博  导:了解创新创造对身心的挑战,并尊重个体差异,把关心落到行动上。

家  庭:提供充足的支持,传递身心健康比学位重要的信念。

高  校:提供安全、保密、便捷的知识宣传和心理服务,提高学生求助意识。

社  会:给予博士生更加宽容的环境,爱护人才。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383728-1427028.html

上一篇:我对妈妈说“写论文就像盖房子”
下一篇:理解博士生心理健康动态过程的一个理论模型
收藏 IP: 111.192.244.*| 热度|

14 籍利平 王涛 信忠保 许培扬 汪凯 朱林 崔锦华 夏向阳 高友鹤 李毅伟 王飞 张鹏 白龙亮 何金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