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宇宙天地宽分享 /u/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从事宇宙学研究

博文

无病乱投医:基金评审实名制

已有 10095 次阅读 2007-12-29 02:19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因为比较忙,几天没上博客,上来一瞧发现居然有不少人主张基金委实行实名评审,颇有点不可思议。

什么叫实名制?评审者的名字基金委本来就是知道的,这个实名是还要把评审者的名字公布出来。为什么要实名?据说是让审议者接受监督。 问题是接受谁的监督?审议者其实已经在接受基金委的监督了,那些审议的太草率、离谱的审议者,基金委人员心里是有数的,评得离谱的人,下次可能不会再被邀请。 

但如果认为基金委的人员不可信,那么接受谁的监督?接受公众(广大同行)的监督吗?如果要真正接受公众监督,那么仅仅实名还不行,还必须公开所有的审议意见,否则公众怎样监督?但是光有审议意见也不行,因为没见到项目建议书,无从分辨审议意见的好坏,所以还需要公开项目建议书。问题是如果公开项目建议书,申请者的好想法也就泄露了。你可能说,反正即使匿名评审建议的内容也被泄露给评委了,但是那毕竟是个小范围,与在网上公布的大范围不可同日而语。从另一方面讲,一个研究者的申请被评得很差,被公之于众,也是很没面子的事,我真不知道有多少科研人员心里素质好到这个程度,可以承受这样的打击。

如果是对被审议者实名,(或者对公众实名,但不公布评审意见,使公众无法真正监督,那么也就等于只对被审议者实名)显然没有拿到钱的会产生怨恨心理,难免不会以牙还牙。评议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可能把每个项目都打高分,造成评审陷入僵局。

有句话叫急病乱投医,我看要求基金委实行实名评审的人属于无病乱投医。要改变现行的制度,应该是先看现在的制度是否有重大的问题,改进后是否有可能有明显的改进。 在我看来,目前基金委的匿名评审制度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基金委现行制度不满意的意见有两种,一是认为有腐败,二是认为很多评审不负责。先说说腐败问题。不久前,新语丝网站上有人写了一个讽刺性文章,大意是申请来的基金基本上都被用于回扣和腐败掉了。何士刚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驳斥,称其为天方夜谭,却被人说成是既得利益者粉饰太平。我与何先生分属不同领域,虽然回国时间没有何先生长,参与项目申请和评审也没有何先生多,但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尽管国内的科研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基金评审中确实没有见到什么严重的腐败现象。诚然,瞎子摸象,各执一段,我所见未必全面,但是如果腐败现象真的如此普遍,恐怕总不至于让人一点都看不到吧。有人爱拿前几年基金委会计贪污巨款说事,但那是财务的问题,与基金的评审没有太大关系。

另一种意见是,有的评审意见过于草率,甚至没有仔细看项目建议书,或者根本就是外行意见,而且往往过于简短,让被评议者无法了解自己的建议没选上究竟是什么原因。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并没有那么严重。 评委评项目不是批改作业,而更象是裁判给运动员(比如体操、跳水等)打分,没有义务一一指出建议书的所有不足和如何改进,而只要给出一个评价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评委能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那是对申请人有好处的,但是评审者没有这种义务。何况,很多情况下建议的项目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与别的项目比差一些而已。对这个问题,在现有的匿名评审框架下也是可以改进的,比如设立反馈机制,允许申请人回应评委的意见。虽然,象体育比赛一样,由于时间的限制,这种反馈无法在当年发生作用,改变评审结果,但至少这可以使基金委的管理者了解不同评审者的评审质量,也有助于评审者了解自己是否对该项目有误解,因而在下一年度可以重新评价。

总之,我认为,基金匿名评审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制度,也是被实践证明可行的制度,无需大改动,有些瑕疵可以通过小改动弥补。所谓实名制评审,从目前看来不具有可行性。




基金评审应该实名还是匿名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061-13487.html

上一篇:时间箭头
下一篇:整天追问何时出大师本身就是一种浮躁
收藏 IP: .*|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