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管中窥“洋博士” 精选

已有 6199 次阅读 2007-10-21 18:55 |个人分类:论坛|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管中窥“洋博士”
 
黎在珣
 
在国外特别是在那些世界上著名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视野的开阔、思维的分散和动手实践能力等许多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洋博士”也有“洋博士”的不足(如果能够称为不足的话),例如,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在国外待的时间太长的缘故,喜欢动不动就拿国外的标准来评判他们在国内的一切,而不管适合不适合。
在我前面两篇博文的留言里,一些网友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在国外没有“博士生导师”一说,并有多位网友说“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的怪胎。一两位网友说“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的怪胎还可以理解,这样说的人多了我的内心就有一种吃了苍蝇般的感觉。
在我看来,不管博士生导师,还是助理教授(见《在〈看不懂的“博士生导师博士”〉的背后》下面署名为“半个学者”的留言),都是对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教师的一种称呼,就如同国家元首,我们称之为国家主席,有的国家称为总统,还有的国家称为首相一样。他们属于人文文化(以区别于科学文化)的范畴。人文领域不同于科学领域,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人文领域是用不着为了一个标准而削足适履的。这种情况类似于苹果的营养没有必要向橘子看齐,狮子没有必要羡慕老虎长相,鱼更没有必要在高空展翅飞翔一样。
依我的偏见,任何一种优秀文化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改造世界的一个窗口,而任何视角都会既有创见又有盲点,任何窗口都既会开放也会遮蔽,而被这一视角或窗口忽略和遮蔽的东西,也许与被其它视角和窗口挡住的内容同样重要。所以,人文文化的多样性就像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多样性一样,是非常必要的。我实在无法想像全人类对同一对象完全相同的称呼,就如同无法想像我们所有人对同一现象的看法完全相同一样。


关于《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的讨论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017-9461.html

上一篇:在《看不懂的“博士生导师博士”》的背后
下一篇:我们更需要草根版的“雪中送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