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让“独立思考”受到限制——读鸿飞博文小识

已有 9543 次阅读 2009-12-25 11:39 |个人分类:读书.杂记|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独立思考, 王鸿飞

 
博友王鸿飞先生颇有“特立独行”之特点,其博文多出自其独立思考或真情实感,广受网友欢迎,吾常受其启迪,获益良多。他的博客点击数恒居科学网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博友,是当之无愧的。鸿飞近作《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又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其中提出的观点,虽然说不上是他的独创之见,但经其明确提出,则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我相信对于提高广大研究生和其他许多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自觉性,是有普遍的积极意义的。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鸿飞提出的这个观点简括为:
 
让“独立思考”受到限制,使任何思想和研究都置于一定的参照系中
 
我赞赏这个观点,是因为我觉得它提醒研究者特别是刚开始作独立研究的学者,首先应当寻找一个恰当的参照系,为此就必要把不同的参照系作互相对比,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至少掌握二三个这样的参照系,这些参照系就是一定学者所从事的一定研究领域中的特殊专业知识背景,特别是该领域中不同的著名学派或权威学者的学术观点,亦即这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独立思考”的起点正是在于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的比较研究,通过这种比较研究,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意义了,或者说学术创新是从这里开始的。我认为这是正宗的知识创新之路。孔子所谓“温故而知新”也正包含有这样的意义。当然仅仅作这样的“温故”,还并不足以达到“知新”、“创新”,而是还需要根据现实的实践要求,联系实际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实证的研究,但这样的思考和研究是以对本领域的学术性“温故”作为前提和基础的。鸿飞其文是针对现在的研究生(也包括部分其他研究人员)大多不愿在“温故”上做足苦功的现实情况而论的,我认为这尤其对青年学者有实在的积极意义或指导意义。我也注意到了当今中国有些学者“尚未博学却要立言”甚至于“写的书比读的书都多”的情况,这是完全不懂得学术为何、科研为何、知识创新为何的典型表现。我先前曾撰有相关博文,对这类实为“不学无术”而徒有“学者”甚至“学术大师”之名的人的不良学风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我因此深以鸿飞之论为然也。


少一些“独立思考”更好?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126-281294.html

上一篇:"文明"一词源于《易传.彖传.革卦》
下一篇:众博友关于“独立思考”论点集粹
收藏 IP: .*| 热度|

5 陈龙珠 陈儒军 李志俊 唐常杰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