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社区碰到这么一件事,大家来探讨一下……”
“我认为社区的定点值班在形式上可以适当改变一下,上次我尝试了一下,感觉不错,以后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这里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业务交流会,仅仅是湖州市一个普通家庭饭桌上的“唠家常”。
不过,这个普通家庭其实一点也不普通。父亲、儿子和媳妇,不仅全都从事法律工作,而且自2015年初,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始在湖州全面推开后,一家人又先后成了村居法律顾问。因为长期利用法律武器为大家排忧解难,这一家三口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法律之家”。
当好顾问先学“土言土语”
2014年6月,周锋研究生毕业,带着女朋友从杭州回到了老家湖州,法学科班出生的两人凭着一腔热血加入了村居法律顾问的队伍,但这一路走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父亲有着20多年的基层法律工作经验,在对接村居顾问工作上可以信手拈来。但是这对于我和妻子两人并不容易,特别是作为非本地人的妻子方赛飞。”周锋坦言,村居法律顾问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百姓,如何做好沟通工作是第一道难题。
方赛飞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作为村居法律顾问值班时的情景。当天,一位老奶奶操着一口浓厚的湖州本地方言来咨询法律问题,方赛飞愣是一句话没听懂。无奈之下,方赛飞只好找来社区的工作人员充当临时翻译,才最终解决了老奶奶的难题。但自此之后,方赛飞开始天天与老公用湖州话进行日常交流。如今,这位年轻女律师操着一口“杭州味”的湖州话与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
“沟通难,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有如何把专业的法律理论转化为老百姓自己的语言,这对于我们刚刚从事法律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而在这一点上,周锋坦言,父亲周淦生显然更有经验。用周淦生的话说:“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特别是村里的法律工作,你要面对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和他们单纯讲法律理论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用‘土言土语’和他们交流,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一家人各展所长为民解忧
从开展法律讲座到提供法律咨询,从调解邻里纠纷到代理诉讼……一年的时间里,这一家三口各展所长,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烦心事。
2015年5月的一天,周锋接到了老许的求助电话,就赶紧上门了解情况。老许是宜船湾村的村民,一年多之前,因交通事故致残,后被鉴定为十级伤残,但肇事方迟迟不肯对其进行赔偿。现在老许想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法律顾问周锋能给予帮助。了解老许的情况后,周锋用最短的时间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并以代理律师的身份为其草拟起诉状、整理各项证据材料,并最终为老许拿到了相应的赔偿金。
与周锋的风格不同,妻子方赛飞在担任法律顾问期间,更有耐心,也更具同情心。去年,在方赛飞担任法律顾问的社区里,一位94岁独居的老奶奶一直忧心自己的住房在百年之后该如何处理。考虑到老奶奶行动不便,方赛飞第一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商议上门服务,并从《婚姻法》和《继承法》 两方面指导老奶奶草拟了一份自书遗嘱对房屋等财产进行了合理处分。
案子结束了,但方赛飞仍然时常探望老奶奶。“老人的法律问题是解决了,但一个人住在屋内又不方便出行,多给问候和关心总是不会错的,这也是社区法律顾问应该做的小事而已。”方赛飞说。
“我父亲又与我们不同,他有着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经验,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时,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威信,更容易被老百姓所信任,这也正是他的优势。”说起自己的父亲,周锋总是充满着尊敬。
业务交流会开到了饭桌上
因为一家三口担任着不同社区、村的法律顾问,在法律工作中又各有所长,相互商讨案情、出谋划策的场景时常发生。
这不,前段时间,方赛飞一直为社区里的一件赡养纠纷发愁,于是趁着家人一起吃饭的机会,把难题搬上了饭桌。问题抛出后,一家三口就讨论开了,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顿饭的功夫,你一言我一语,一件复杂的赡养纠纷也很快有了化解方案。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少见,甚至逐渐成为了这个“法律之家”的独特风格。
如今,“法律之家”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熟悉。新的一年,“法律之家”的村居法律顾问之旅再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