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u/zhenma

博文

关于时间管理的一些思考 精选

已有 8299 次阅读 2023-2-20 21:07 |个人分类:时间管理|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IMG_20220304_181431.jpg

[马臻在科学网原创首发]

和别的老师见面寒暄,有时候会有老师夸我时间管理能力强。但我总是说:“哪里哪里,我也压力很大。”的确,现在时间管理的问题主要在于:工作和生活难平衡;各种任务、杂事多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思考时间管理的奥秘。

>要考虑得和失的关系。当审稿人得到评判别人论文的机会,能先睹为快,但消耗大量时间。

得和失是纠缠在一起的。比如说审稿、担任国际刊物编委吧,这会使自己有种被尊重、被认可的虚荣心。而且,早上到达办公室,审个稿,能消磨时间——沉浸在审读文章中,不需要感受其他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时间却在失去。

再比如说参加学校里举办的一个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或者一个会议吧。去参加,能够学到东西,也能刷存在感,感到自己这一天很充实。但是时间却在失去。

要明白自己每天黄金时间的规律。早上和午休过后是一个人的黄金时间,精力相对容易集中,效率比较高。如果早上一到办公室就审稿,那么等审完稿,自己的精力和效率就下降了,人更容易疲劳,这时候再去干工作上的“正事”,就没精力了。而且快到吃午饭时间了,人会有种惰性。所以,上午刚到办公室和中午午休过后不要马上审稿,除非当天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做了。

不要总是审稿,该拒绝就拒绝。最近几年,我每年审稿的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200多篇。我真的是累坏了。今年,我采取了措施:很多杂志联系我之后,我会拒审,并在杂志的系统里设定not available。学术界一般是给重要的杂志、自己经常发文的杂志、自己当编委的杂志审稿。而且,你作为通讯作者每年投稿N篇次,那么你有义务审3*N篇稿件,因为你每投一篇稿件,平均有3个审稿人提供了审稿服务。我的心理预期是:一般每年审40-50篇稿子差不多了,就是每周一篇。

>要学会与各种各样飞过来的事情“共舞”。同时做很多事情,就像打迷宗拳、打醉拳。

我口袋里揣着一张纸,上面是我的to-do list。我经常梳理:要做什么事情。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事情很多,于是人适合做一些短平快的事。当to-do list有很多事的时候,有的“时间管理大师”的做法是把不重要的小事全部丢掉,先把时间花在那些最难做、需要花大块时间的重要的事情。而我会思考:干这些事分别需要花多少时间。如果一个下午能够把to-do list的三件事情做完,使自己之后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件大事,那么我情愿先把三件小事先“杀掉”。

有时候,有的事情有deadline,但to-do list有很多事。我发现一个奇怪的心理现象,那就是我先不做有deadline的事,而先忙于别的事情,我能感受到有deadline的事“催”着我“背水一战”把别的事情抓紧干完,然后集中精力在deadline之前把有deadline的事做完。往往我能够挑战自己的极限,把这几件事都做完。

有时候,我还会玩一种心理游戏。比如我写一个材料写到下班时,非常有感觉,却又戛然而止,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二天,我会兴冲冲地赶到办公室,继续做昨天没有做完的有趣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习惯于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但现在各种事情很忙。A事情不一定马上做完,比如在我手里完成了这道工序,但还需要交给他人、等他人完成下一道工序再返还给我。这时,我只能做B事情、C事情。要有耐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能够把各种事情完成。

做事情还要有预见性,学会“埋下伏笔”。就是说,当自己想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有意愿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先做一点,哪怕正式的通知还没有来。比如我每年参加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这个论坛从征集稿子到最后颁奖要等几个月。等到这一届颁奖结束,再过几个月又要征集稿子了。我只要有合适的想法、合适的文章,都会储存在一个文件夹中,专门等待几个月以后的稿子征集。

再比如,有空的时候,我经常在电脑里梳理自己从事研究生教育“三全育人”的做法。阶段性梳理后,思路更清楚,手头的资料也经过了打磨。哪怕暂时没有什么机会,后来一旦有了征集(论坛、三全育人案例、教学成果奖、课程思政申报),我马上就能把资料拿出来交过去,往往能“拿下”。

>没有一个方法适合所有人,也很少有人说他做错了。人只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方法去管理时间,去过日子。而且,很多事情也很难说对与错的。比如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人自然可以想到很多节约时间的方法,比如不愿意接送小孩、不愿意辅导小孩功课、让配偶承担所有的家务。这样虽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这种做法对吗?

而且,别人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是用“时间利用率”或者“效率”来衡量的。比如,M教授的妻子吐槽说,她想不通M教授买了很多电影碟片,晚上在家里整理,把碟片的塑料包装拆掉,像“吃”一样一张一张地看碟片,然后把看过的碟片装在一个像手提箱一样的碟片本里。“这样的时间利用率像是很高,但你不买碟片,不就行了吗?”M教授每天还看十多份报纸,还喜欢整理书,就是把看过的书放在书橱最左边,每看一本,就把这本放在前面一本书的右边。如此这般,虽然表面上做了很多事,效率很高,但这有意义吗?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71964-1377177.html

上一篇:读报、剪报、写稿、分享的乐趣
下一篇:科学科普科幻不能混淆,但可结合
收藏 IP: 223.104.212.*| 热度|

16 王启云 梁洪泽 闫洁 王德华 郭战胜 吕泰省 薛亮 王恪铭 黄永义 闫保旭 王安良 李升伟 王帅 李可 许培扬 谢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