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平庸的论文还要不要发? 精选

已有 9165 次阅读 2023-6-9 18:22 |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临近六月份,毕业生又要离校了,一些学校规定要拿到学位证必须有发表的论文或者正式刊物(核心期刊或者SCI期刊)的录用通知,否则就要影响毕业拿学位证和毕业证了。陆续接到一些作者的邮件和短信,希望我能加快他们稿件的裁决,于是乎我就继续催审稿人。对于期刊编辑来说,每年6月份即将发布的影响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投稿质量,在web of science中查看投稿作者此前发表的系列论文的关注度和引用次数,发表的论文的期刊分类和分级也是稿件初审和裁决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 什么时候可以写综述论文?

      在论坛里可以看到,一些研究生说导师为了让他们很快熟悉这个领域,要求写一篇这个领域的综述,并希望能发表在核心期刊或者SCI期刊上。我们所知道的一些特定的期刊只发表综述文章,如Physics Reports,在这些期刊发表综述的作者基本团队比较大,且有长时间的科研成果积累,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而普通的SCI期刊的review和survey基本上以特邀作者为主,目的是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有人说要认真写好综述论文,争取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一方面对自己团队系列化成果可以展示,一方面也很多程度增加论文引用,提升自己的H指数和论文总引用数,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大,那么后续给这个期刊投递稿件的时候也会受到责任编辑的青睐。但是,在SCI期刊发表综述论文也有风险,比如对同行的结果评价不准确,漏掉本领域一些主流代表性工作,提出的开放问题(open problems)和展望出现错误或者泄露自己团队的思路都是可能的。最负面的影响恐怕就是你发表在SCI期刊的综述论文发表2年后引用次数远远低于该期刊论文平均引用次数,甚至引用次数为0,那就非常尴尬了。

     因此,如果自己的论文引用次数整体比较低,原则上不建议写综述论文。

    2.  开阔视野丰富跨学科的知识,增强论文可读性。

      可靠性的知识背景对论文的可读性非常关键,在受理稿件和阅读一些论文的时候,一部分论文直接开门见山,比如直接上模型和方程,然后在模型上改造,根本不考虑模型和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以动力学系统为例,一些作者直接在动力学模型直接引入各种时滞,噪声,或者引入分数阶运算。另外就是对包含物理学量的模型求数值解的时候忽略了量纲变换的要求,改造和控制模型系统的时候导致无量纲的变量和物理变量混合使用。特别是一些非线性系统仅仅是数学上的定义,考虑物理因素的时候要非常慎重,如果随意引入时滞和分数阶就是概念性错误。如果信号处理都是电磁场方式了,那么引入时滞就是不恰当的,毕竟电磁场信号以光速传播的。对于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来说,能量问题是个关键因素,毕竟能量是运动的源泉。那么可以定义真实的物理能量,也可以定义广义的能量。而对于动力学系统来说,广义的能量其实就是一种李雅普诺夫函数,选择不同的李亚普诺夫函数表示对系统约束是不同的。

       对于科研领域的新手来说,要充分了解这个领域的代表性科研人员,知道他们的代表性成果,也就是要弄清楚这个领域的科研团队分布。紧跟知名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才有可能突破,而不是闭塞于导师所在课题组和团队成熟的方法炒剩饭,那么最终成为批量培养的牺牲品。在特定时间段内可能会受到大团队庇护的红利,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突破,同一大团队的人首先内卷了,自然也被学术江湖淘汰了。

     3 付费和传统期刊发表选择权。

      科研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科研新手和刚入门的研究人员,因为特殊的需要,如果科研经费支持到位,可以在一些付费期刊支付外汇来发表论文,但要控制数量。对于来自于科研大团队的科研人员,或者本身在科研领域逐渐增长影响力的科研人员,尽量避免频繁在付费期刊发表论文,批量发表付费论文会导致同行质疑,也会让自己学术影响力大打折扣。对于科研经费特别多的团队,要估算科研投入和产出比,比如在正规和行业主流期刊发表单篇论文的经费支出是多少是需要考虑的。如果产生成果的投入产出比数值太大,那么就值得斟酌了,可能研究方向和方法需要调整了。对于成名的和影响力比较高的学者,要努力在行业主流期刊发表论文,力求引领这个领域,在文章末段要争取写开放问题(open problems)引导读者,在付费期刊发的论文越多,负面影响越大。

4  担任可靠的审稿人也是一种学术贡献。

      积极有效地为主流期刊审稿并担任学术编辑,对学术领域贡献巨大。可靠的审稿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同行评审中屏蔽和拒绝低质量重复的稿件。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术积累和开放的视野确保审稿人能识别高质量和创新性的稿件,帮助作者提高后得以发表,促进最新学术成果的发表和传播。从斯普林格审稿人的数据库来看,一些期刊给审稿人发出了几十次审稿人邀请,要么拒审,要么不应答直到系统自动取消。当然,总有一些审稿人拒审的原因是说自己很忙,或者不熟悉这个稿件内容。如今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数据库都是非常强大的,都是按照关键词匹配。只有你在相关主题发表了论文,那么才有可能被系统推荐为审稿人。在相关期刊发表了署名论文却拒审相关稿件,如果理由是不熟悉,那么无疑是免费友情在某些论文署名了,所以声称对相关送审稿件内容不熟悉。另外一种原因是稿件涉及到跨学科的内容,因为审稿人知识面窄所以拒审。而实际情况是学术编辑或责任编辑会从不同领域邀请审稿人来评审,综合裁判,这种情况下如果熟悉其中一部分内容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知识背景来评审推荐的。

      在裁决稿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审稿人对稿件的意见就是一句话,要么给rejection, 要么直接给acceptance. 这两种审稿意见其实都是无效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也不会被学术编辑和副主编采纳。作为负责任的审稿人,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完成评审,提交可靠的评审意见,帮助作者提供稿件质量,维护期刊的高水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么自己的稿件受到公正对待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胜任审稿人也是展示自己学术能力的有效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平庸论文的发表。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60980-1391180.html

上一篇:不要版面费的核心期刊,还给稿费,come on
下一篇:毕业了,祝你们如愿
收藏 IP: 61.178.245.*| 热度|

16 汪凯 杨正瓴 周健 王涛 檀成龙 雷宏江 吴斌 王安良 李升伟 孙颉 孙学军 郑永军 徐芳 曹俊兴 郑强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