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nikita的个人博客分享 /u/nnnikita

博文

科学思维工具:推理与批判性思维 精选

已有 8412 次阅读 2023-6-2 22:43 |个人分类:科研入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入门系列之四


科学思维工具:推理与批判性思维

       

      推理是论证的工具,是按一定的逻辑,从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过程。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1]。因此构建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应用推理构建一个严密论证的过程。推理和实验、观察、数学一起,构成科学方法论的主体。

       批判性思维是批判论证的工具。科研活动是不断质疑和检验现有理论和学说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贯穿科学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全过程,是科研能力的精髓。 

       因此,推理作为论证的工具,批判性思维作为批判论证的工具,是科研人员必须尽早掌握并不断磨砺的两大思维工具。


一、论证的结构和推理

       科学论文是科学思维的结晶。每篇论文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成果,是用一系列推理链条,精心编织的论证之网。为了对论文开展批判性阅读,需要先分析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取文中的诸多前提和结论,厘清连接前提和结论的多个推理链条,将其按照图尔敏模型标准化(参考2023年4月30日博文《批判性思维和论证结构分析》)。

       在扩展的图尔敏模型中,前提包括“根据”、“确认”、“保证”、“支撑”和“辩驳”(图1)。承担“确认”、“保证”和“支撑”角色的某些前提,经常被作者有意无意地隐含起来。需要按照忠实作者原意的原则,为每个推理补充隐含前提,使论证更有效、更完善。必要时画出结构图。在科学探究前期,构建科学假说的推理过程,也可以画出一个类似的结构图。图1展示依据图尔敏模型概化的科学论证结构图,包含两个相继的推理。

图1.jpg

      大部分科学研究的论证包含先后两步推理。第一步推理是演绎推理,即从一系列不同作用的前提出发,推导出适用于特定研究对象的非普适结论。在这步推理中,来自观察和实验的数据、资料(即“根据”)构成演绎推理的小前提,连接数据/资料和结论的是普遍性原则和科学规律,是演绎推理的大前提(“保证”)。除非这步演绎推理是从最底层的逻辑出发,否则还会有一些更底层的前提来支撑大前提为真(“支撑”)。底层的前提包含一些根本假设。这些根本假设经常以研究范式的形式,被有意无意地隐含起来。质疑和推翻这些根本假设是范式革命的任务。

      研究方法和背景知识也是这步演绎推理的前提,用于确保数据和资料的有效性(“确认”)。涉及研究方法的细节性假设,比如“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采样,不会影响数据的可比性”,也经常被有意无意地隐含起来。

      科学研究论证的第二步推理是归纳推理,即从本人和前人的有限观察或实验中得到的非普适结论,推论到普适性结论。广义上的归纳推理有四种:简单枚举、统计、类比和因果。选择某个典型研究区,研究某个具有普适性的科学问题,是应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统计推理最常用,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和正确使用统计数据。类比推理是仿生学和物理模型的逻辑基础,要求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建立正确的相似律,是物理模型可靠的保证。

      因果推理指从已知的现象中推导出普遍的因果关系。仅仅依靠现象之间时间上或统计上的关联,不足以确定它们具有因果关系。根据经典的穆勒五法[2,3]设计控制实验,应用前沿的数学方法分析时间序列信息,都能探测可能的因果关系。但是,只有正确理解因果作用的机制,才可能确认某个因果关系真实存在,提出的解释才有预测力。

      由于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双向因果、因果传递等现象在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加上原因的类型多样(如直接/间接、内因/外因、偶然/必然),因果关系普遍具有复杂性。因此,因果推理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科学推理类型。提出和验证有关因果机制的假说是科学探索的深层目标。创建假说使用溯因推理。后者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待检验的最佳解释,来解释某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溯因推理是一种特殊的因果推理,常用于地质学和人工智能研究。

      绝大部分研究联合应用至少两种归纳推理。例如,利用斑马鱼模型筛选人类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了类比、统计和因果三种归纳推理,因此也有三个对应的推理链条。


二、批判性思维

      了解了科学论证的典型结构和推理类型,接着讲如何在科研活动中开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批判性阅读剖析、审查、评价科学文献里的论证,还经常进一步构思替代的假说或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批判性阅读有八个步骤:

      1.通读全文,重在理解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的意义。评价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研究思想的独特性、研究方案的创新性和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筛选值得进一步精读的文献。

      2.精读全文,依据扩展的图尔敏模型,分析论证结构,必要时画出结构图。辨认文中各个推理的所有前提和结论。注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是否无意识地转移论题或错失主旨,结论不是对科学问题的正面回答。检查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链条是否存在缺口(缺乏“保证”)。挖掘尽可能多的隐含前提(为此需要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包括没有提及的背景知识、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支撑和细节性假设、当前的研究范式、理所当然的信念等,补充到论证结构图中。这一步为审查和评价论证做准备,是批判性阅读的关键,考验读者的科学素养。

      3.标注出关键的概念和重要的词句,仔细体会、正确理解作者赋予它们的含义。注意论证是否存在定义过宽或过窄、概念界定不清、措辞前后不一致、偷换概念、同义反复、循环论证、模棱两可、引用文献是否断章取义等语言意义上的缺陷。遵守论证的语言意义规则,是作者科学素养的表现。

      4.根据推理的类型,结合研究方法,审查“根据”的可靠性、充足性,以及和结论的相关性[2,3,4]。这一步需要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针对性强的审查要点。以下列举一些审查要点:

     (1)在演绎推理中,模型输入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不确定性是否过大,足以影响输出结果的可靠性?

     (2)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中,对于研究某个科学问题,研究对象是否足够典型?枚举的例子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多样化?例子数量是否足够多?

     (3)在统计归纳推理中,抽样的规模和范围是否足够大?样本选取是否随机?是否受到观测方法的影响?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现象?是否存在统计数据误用问题?例如“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不恰当使用这些平均数,将得到错误的结论。除了平均数误用,统计数据误用还包括绝对数陷阱、百分比陷阱、数据和结论不相关、数据不可比、未提供背景信息的独立数据谬误等,详细可参考[3,4]。

     (4)对于类比推理,模型和原型在本质上是否相似?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否比差异性更显著、更重要、和结论的相关性更强?

     (5)对于因果推理,控制实验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实验条件是否过于复杂,初始条件是否难以精确控制,导致实验可重复性降低,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过大?对于特定的科学问题,时间序列的长度是否足够大?信噪比是否足够高?采样频率是否合理?是否包含有意义的极值和变点?

      5.对于每一个推理,审查“确认”是否有效,“保证”、“支撑”和“辩驳”是否为真,是否适合论证的主题。只有所有的前提(包括隐含前提)都为真,加上有效的推理,结论才 有可信度。拷问和质疑隐含前提,它们经常是论证谬误的根源。欧几里得教导我们“没有假设,就没有证明”,法拉第则警告我们:人类思维有“依赖于假设”的倾向,经常忘记这个假设尚未得到证明。未经证明的根本假设越多,依赖这些根本假设的研究范式越不可靠,遵循这一范式获得的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越小。深入挖掘和审慎评价隐含前提,考验读者的知识储备和洞察力。

      6.根据推理类型,审查和评价各个推理,判断结论的可信度。运用推理的起步条件是所有的前提都可靠,且都和结论相关(第4、5步)。好推理的判别标准是“充足性”,即结论能从前提中得到充足的支持。

      对于不同类型的推理,审查“充足性”的要点不同。对于演绎推理,审查要点是考查推理的有效性:问一下“这个推理的方式有没有可能从真前提中推导出错误的结论?”并找出一个错误的例子。科研中常犯的一种推理错误是肯定后件谬误。其推理形式如下:如果P,则Q。Q。所以,P。举个例子:如果过度放牧,草原会退化。某草原退化了,所以那儿存在过度放牧。这个推理是无效的,因为气候干冷、虫灾等也会造成草原退化。另一种常犯的推理错误是否定前项谬误:如果P,则Q。非P。所以,非Q。举个例子:如果过度放牧,草原会退化。某草原没有过度放牧,所以该草原不会退化。这个推理也是无效的,理由同第一个例子。逻辑学家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演绎推理形式,参考文献[2,5]。

      对于归纳推理,审查要点是考查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的大小和结论的范围及强度有关。换句话说,推理是有限度的。推理的进展超越事实越多,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越小,假说被验证为真的难度越大[6]。

      7.构造替代的论证批判性阅读不提倡光挑毛病、光破不立,提倡持求真、反思、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竞争的意识,构造替代的论证,提出新假说。构造替代论证的方法有六种。(1)采用相反的结论,找新理由来支持它。(2)采用相反的结论,反驳旧理由。(3)用旧理由,构造全新的结论。(4)发现或想象反例,来构造全新的论证。(5)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使用以上方法,构造包含正反两面的论证。(6)变换论证的细节,开展“如果这样会如何”的假想推理,提出新论证。例如,想象如果时间、地点、条件等变了,结论还正确吗?需要如何修改?[2]

      8.继续全方位开放思考,从文献中挖掘启示例如,本文的哪些思路与方法值得学习?能把它们用到别的问题上吗?现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能从本文中找到解决方法或启示吗?本文讨论的主题、提出的结论,和其他文献讨论的主题、提出的结论,是否存在有意义的联系?能否基于这个联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构建新的假说?本文阐释的概念、规律和结论等,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无类似之处,为什么?

      科研活动中除了深度阅读文献需要应用批判性思维,进一步考察、验证、评判替代的论证(第7步),权衡评判哪个课题值得钻研,凝炼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设计研究方案以便符合逻辑地、有条理地解决科学问题,写作论文等都需要应用批判性思维,开展自我批判。


三、作业和范例

      推理与批判性思维,是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工具。科学推理要求科研人员严谨求实,批判性思维要求科研人员克服偏见和保守。这些都不是人类的本能,都是需要学习、坚持实践才能提高的技能。推理与批判性思维都需要结合大量范例学习。文末的参考文献中有大量范例。

      作业:请找一篇自己很熟悉的科学论文或一篇科学新闻报道,参照参考文献[2]《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一书中辨别、分析、评价论证的范例,对这篇文章开展批判性阅读。尽量完成所有八个步骤。


附:科学新闻报道《火星上有水》的批判性阅读,摘自参考文献[2]第130-133页。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参考文献:

[1]A.F.查尔斯顿. 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18.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周建武.科学推理: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4]周建武.论证有效性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安东尼·韦斯顿. 论证是一门学问.新华出版社,2011.

[6]W.I.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477506-1390339.html

上一篇:科学论文写作检查要点
下一篇: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想起
收藏 IP: 58.213.218.*| 热度|

25 王涛 郑永军 武夷山 尤明庆 黄永义 吴斌 周忠浩 崔锦华 孙颉 许培扬 郭战胜 彭真明 晏成和 梁洪泽 窦华书 杨正瓴 范振英 王成玉 谢钢 闻宝联 农绍庄 宁利中 guest65065322 guest95206850 guest6102308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