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uspex的个人博客分享 /u/heruspex

博文

大论文写作小技巧 精选

已有 6605 次阅读 2023-1-30 08:5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成体系的大论文固然有价值,但把大论文写好也同等重要,因为这是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虽然我国近年来在论文发表数量上已经明显位居国际前位,顶刊、顶会的文章也不胜枚举,然而,如果考虑到每年近500万且仍在逐年上升的考研队伍,和相应比例获得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数量,能发出高质量的小论文的比例仍然不会太多。多数学生可能没有好的小论文来支撑大论文的撰写。

另外,由于考核机制的原因,多数院校更看重顶会、顶刊论文的发表,对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反而相对没有那么严格,以至于导师也有可能不会特别重视和花大量时间去帮助学生修改大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大论文的撰写就成了多数研究生最重要、也最需要细心完成的一环了。

要如何把一篇大论文写好呢?考虑到篇幅问题,我不准备在这里去涉及大论文中非常专业的技术细节,只分享在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页数、展望与致谢部分和时间节点五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普适性的一些事项。

1.     论文标题

不少学生在选择标题时,喜欢用一些很时髦的词,但又没有在里面透露出实质性、具体的内容。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流行深度学习,有些学生就喜欢在标题里加上深度学习这样非常宽泛的词眼。实际上,这种用词是不利于论文的传播。因为如果进了毕业论文数据库,有人希望找到类似的研究时,用深度学习作为关键词来搜索,可能能搜到上万篇相似的毕业论文。这等同于把自己的论文变成了沧海一粟,难以被发现。所以,在标题命名时,应该更加具体一些,要能体现出论文独特的创新性,以方便能被检索到。

另外,有学生担心标题太短不能把自己工作的内容完全展现出来,就喜欢用特别长的标题。实际上,标题不宜过长,言简意赅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比如人工智能里曾关注过的注意力问题,2017年Google机器翻译团队用“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发表的论文就曾引起广泛关注。以至于后来有不少人学习了他们的命名法,发表了如“Transformer is all you need”、“Patches are all you need”的文章。甚至一篇吐槽人工智能过于烧钱的文章也沿袭这种命名,“Money is all you need”。

当然,吸引眼球的标题固然重要,但也切记要符合论文的内容,不要过度夸大,否则会适得其反。

2.     中英文摘要

摘要是大论文中第二个需要注意的部分。摘要一般包括中英文两块摘要。在字数方面,不宜超过一页半,理想情况一页即可。不过,博士论文往往内容多,所以摘要一般要一页半。

摘要部分也是评审吐槽比较多的地方,尤其是英文摘要。原因很简单,就是多数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是不过关的,即使是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在用词方面,还是存在不少纰漏,缺少下意识的反应。比如a和the的使用,谓语动词的单复数用法,时态的用法,等等。还有用词的匮乏,一个单词从头用到尾。比如use,明明有employ, apply, adopt等可以替换,但经常能在论文的摘要里只见得到use一个单词。

但评审看大论文时,往往对论文的第一印象是源自摘要。如果摘要没有写好,很容易让评审对大论文的内容产生置疑,以至于降低对论文创新性的期望。所以,大论文写作中,对中英文摘要部分,一定要认真写,自己也要反复阅读,确保语言流畅、没有逻辑漏洞、论文的创新性被完整表达了。

3.     页数

如果大论文是通过小论文集结而册完成的,有的时候可能会面临页数不足的问题。因为按国内多数学校的毕业标准,小论文一般数量在2篇以上即可。而小论文按通常的期刊要求,多数不超过10页,短的甚至4页即可,再长一点的也不过15页。要合并后形成一篇大的论文,可能在页数上仍然不够。硕士论文一般需要50到60页,博士论文至少100页。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博士生在提交大论文前,不想只以最低标准达到申请的原因之一,因为真的不一定撑得起一篇大论文。

要如何能保证大论文在页数上达标呢?就我评审过的论文来看,有不少这样操作的。比如,将图片刻意的放大,一张图占一页;将行间距扩大,2倍都不止,甚至还故意留大段的空白,还有把一些毫无意义的代码加进来充数,也有把研发的界面截图放入论文里的。

然而,这些尝试实际上对论文的贡献不大,只是单纯地增加了页数。我认为,更合理的策略是增加论文的信息量。那么,如何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呢?

实际上最好的办法,是反省下自己原来写过、发表过的小论文。那些论文,在发表的时候应该是留了一些尾巴没做的。举例来说,如果论文重在算法方面的创新,可以想想有没有对其做过相关的收敛性证明,或是否缺少其他理论方面的验证。如果是理论方面的创新多一些,那有没有在原文中提供完善的实验验证,是否存在一些未在小论文中详细讨论过的局限性。如果由于页数限制,当时的实验未做全,那还有哪些数据集、哪些参数验证的实验可以补充。除此以外,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图表、实验结果。另外,论文发表后至大论文的写作节点,可能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应该有新的文献出版了,是否可以考虑补充并展开比较、分析和讨论。这些,毫无疑问,都能实质性地增加论文的信息量,让大论文的内容更为饱满,成体系。

如果没有发表过小论文,也可以考虑以上的技巧,因为都是增加论文信息量的。

当然,页数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古往今来,确实有不少惊世骇俗的毕业论文,页数极少。但这种情况的比例也是极其稀少的,很难被作为通用的范文来借鉴。保险起见,大论文的页数还是按常见的标准处理更合适。

4.     展望与致谢部分

作为大论文的收尾部分,展望需要针对该研究方向存在的局限性、可拓展的适用范围、今后发展的前瞻性和洞察力,进行充分讨论。对于今后希望阅读和参考本大论文的研究人员来说,展望部分的价值是很大的,因为能提供很多启发性的思考。

但有些学生写到这,就写不动了。经常见到前面章节夸夸其谈,到展望就只写了一页或一页半的、虎头蛇尾的论文。这不仅在论文章节比例控制上不太协调,也会让人认为作者没有对研究方向进行认真思考。所以,建议在这一部分,还是要不吝笔墨,展开讲讲。

而致谢部分,是大论文中常见的一块。它用于总结研究生期间的一些经验、体会,和表达对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以及导师和相关老师的感谢。它有别于前面章节相对客观化的陈述,是比较主观的。所以,尽量不要写套话。但我也曾在答辩时见过一模一样的致谢,一看就是抄的,这挺让人无语和尴尬的,连致谢这种与个人经历相关的都要抄,那实际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另外,在是否要在致谢部分感谢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上,也请审慎斟酌下,因为毕业论文是会上传永久保存的,但感情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谁也说不准。

5.     时间节点

时间节点也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一定要学会估计的,因为好的毕业论文是需要花时间去锤炼的。我见过学生花大半年时间来撰写的,也知道有学生不当回事,马虎乱写。后者在盲审、答辩阶段显然会很难看。

毕业答辩的时间,一年有两次,十二月或六月,视学校规定来确定。送审论文的时间节点一般往前推两个月。有些学校还有预审,得再往前推两个月。在预审阶段,大论文需要有五到六成的完成度。那么,要从零开始写到预审时的完成度,再考虑一些待处理的杂事和未列在计划内的事情,这么算下来,大半年以上的准备时间是需要的。

如果学校还有对小论文达标的毕业要求,还得把小论文从提交到修改到获得接收的时间都算进来,以帮助明确好能按期毕业。

如果自己对时间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建议再增加一到两个月的冗余。

总之,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打足提前量,才能保证确定毕业论文在写作上面是过关的,才有可能获得好的质量和中肯评价。

2023年1月30日

张军平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3389532-1374072.html

上一篇:成体系:大论文的另一关键环节
下一篇:预审:护航大论文质量
收藏 IP: 116.230.95.*| 热度|

13 吴斌 王恪铭 刘全慧 周忠浩 苏德辰 徐芳 章忠志 胡泽春 汪晓军 汪凯 郑永军 梁洪泽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