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ngmycin的个人博客分享 /u/meilingmycin

博文

毕业季的一点感慨 精选

已有 6734 次阅读 2020-5-13 00:59 |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首先声明,今天的东西写的有点乱,也没心情去慢慢修改了。

 

又到毕业季。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学生急的上蹿下跳的日子。大四下学期按照惯例是没有课上的,除了找工作和准备研究生复试,就是准备毕业论文(设计),而从事物的优先序上来说,显然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远低于前两个。

虽然人在国外,但是本着“人人有份”的原则,我去年还是担任了6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其中3名同学做设计,3名同学做论文。做论文的同学比较好办,有一个是学院的推免研究生,挂在我名下,也一直在实验室待着,基本上已经不用我来管;还有一个是从大二就在实验室跟着研究生打杂做事参加过专业竞赛的,试验数据早就有了,论文也早就写好了;只有一个是新来的,发几篇论文给他说下研究背景和内容,很多事研究生都可以代我完成指导了。至于3名做毕业设计的同学,因为有往年的模板,加上很多内容学生也学过,除了文字表述实在不如人意,其他的也还好。

真正让我头疼的,是那个知网开发的毕业论文指导系统。这个系统,用过的人都知道,它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基本上涵盖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实现了“只有你不用,不许说没有”的设计原则。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基本上包含了学生选题、教师提交任务书、学生开题、中期检查、指导记录、外文翻译、毕业论文提交等各个环节,而且每一步都要学生提交后由指导教师来审核通过。

合理么?非常合理,你带同学做毕业论文或设计,这些东西不是应该的么?

我不能说这些东西不合理,而是说这些东西在现阶段,除了增加老师的负担,并没有真正起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效果。

先举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例子。

若干年前,国内高校开始搞本科专业评价,也就是对全省的各个专业来个大排名,据说是辽宁省开始搞起来的,后来逐步向全国铺开。我在的省份,也凑了这个热闹,第一年选了7个专业搞试点,我所在的专业就是其中之一,领导成了教指委主任,我也光荣的成了一个小秘书,负责沟通协调参评的学校。

由于是第一次搞,手上只有一份相对比较粗的评估的大纲,很多东西就要教指委来细化。为了这个事,大家经常争得不亦乐乎,因为毕竟事关各个学校的排名和脸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指标,学生校外实习的次数和比例,这是一个得分点。当时就有人提出,这个指标点填写完成后,怎么来考评,怎么提供佐证材料。有人就出意见,说需要各个学校提供一份清单就可以,包括时间、实习地点和参与班级。但是也有人提出这样不行,需要学院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名单都要列出来,还要列出在企业做的实习的内容等等,以供佐证。

作为秘书,我一般是只记录不说话的,但是当时我忍不住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指标点,怎么来核实,比如说有个学院说学生在某年某月某日去了什么地方,谁来去核实当时的情况,怎么去核实,去企业实地调研?经费谁出?谁去?企业不接待怎么办?要不要让当事的学校一起派人去?这么庞大的工程,谁来负责?一堆让人头疼的问题,反正我是没时间去搞这些东西的。既然无法核实,那么让各个学校费大力气搞这个玩意又有什么意义?听我这么说,大家也觉得好像是没办法去核实,但是讨论到最后,还是要让大家提供这些东西寄给我备案。于是后来,我就陆续收到了一大堆各个学校寄来的盖着公章的纸质材料,密密麻麻列出了各种详细的信息。这些东西,我拆都没拆,直接丢在了办公室的角落里,过了这么多年,大概早就不见了。事实证明,直到评价结果出来,也没人想起来要去查一下这个东西。

啰里八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要不要去浪费精力去搞这么多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

比如实习指导记录,这个东西我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乱填的。因为学生不可能上午问你一个问题,然后下午马上登录系统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给了我一个**的回答。我更不会去记这个东西,除非我闲的无聊到发疯的程度。

有人去核实这些指导记录么?更不可能,除非以后规定学生问老师问题要准备一式四份的备案表,老师回答了以后签字盖章送学院、教务处、老师和学生四方备案,如果是网络答疑则必须打印出聊天或邮件记录,同样一式四份备案待查。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做班主任,要填写跟学生的谈话记录,做学生的学业导师,要提供跟学生的谈话和会议记录,等等。我是有多闲,才能每天身上带个本,随时要把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记录下来。

所有的这些事,都变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工作,主要目的不是促进工作的良好运行,而是为了保证在各种检查评估中能够通的过。

今年的工作总算是全部结束了,折腾到最后才发现,我花在指导学生填写这些过程文档的时间,远远大于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明年,还是少带两个学生吧。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2659185-1232915.html

上一篇:也谈“没有科研的教授”是不是好教授
下一篇:教学改革课题,到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收藏 IP: 40.131.156.*| 热度|

14 杜学领 王安良 杨正瓴 黄永义 李东风 孙志鸿 郑永军 褚海亮 梁洪泽 张红光 彭真明 夏炎 孙颉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