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研选题方向至关重要 精选

已有 8891 次阅读 2023-5-21 07:11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老挝黄金赌场

科研选题方向至关重要

武夷山

 

    2023年5月17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网站发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法律研究和商业伦理学教授Nina  Strohminger 和美国乔治城大学哲学副教授Olúfémi Táíwò合写的文章,When Social Scientists Ask the Wrong Questions(当社会科学家选题不当时)。文章大致意思如下:

     多数人觉得,科学偏见指的是科研结果的扭曲。只要避开错误信息、假消息和错误结论,科学是无偏见的。但是,更深层次的偏见首先反映在,科学选题是什么样的。科学问题是无穷的,但是检验这些问题所需的资源——时间、努力、经费、人才——都是有限的。这一选题过程决定着科学是服务于公众利益还是私人利润之战的成败。只要科研人员未能确定好研究议程,公司就会替他们选题。

   公司试图影响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且它们从表面看往往并未明显扭曲研究结果。比如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雷诺烟草公司对像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这样的精英大学提供科研资助,让它们搞清癌症和其他退行性疾病的病因,考察各种因素——环境毒素、遗传因素、压力、个性类型,等等——的可能影响。雷诺烟草公司对这项研究的资助经费超过4500万美元。

   如果你是获得雷诺烟草公司经费支持的科学家因而觉得公司支持科研是不折不扣的好事,那可以谅解。毕竟,相关科研会加快科学发现,科研成果也许还能用于拯救生命。但是,烟草公司把科研目标引向烟草以外的致癌因素上,就狡猾地使科学辩论离开了吸烟威胁健康的主题。这一高明的公司戏法使科学家们不去关注最有效的健康干预手段,使雷诺烟草公司能长期兜售烟草这一威胁健康的致命产品而不被公众问责。

    (博主插播:下面一段,两位作者举了“助推”的例子。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译著《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我因为不知道此书有中译本,于2017年8月5日发表博文介绍此书:https://blog.szjingmu.com/blog-1557-1071135.html。那时,我对两位作者下面谈到的问题是完全没有意识的。)

    一旦你留心,你会发现这种扭曲是无所不在的。例如,近些年社会科学领域中“nudges”(助推)这个词很热。它指的是旨在用小小的推动去改变人的行为的干预手段。助推之所以热起来,是因为它简单廉价。公司和其他一些机构非常热衷于支持助推行动,它们提供经费,建立战略计划,开展公关宣传。于是,以助推干预为研究对象的科研项目也进一步增多。  

    不幸的是,助推并没有那么灵光。更多的社会科学家开始思考,助推工作到底有多管用,它其实服务于谁的利益。Nick Chater 和 George Loewenstein合写的一篇论文指出,聚焦个体层次干预的助推法分散了研究人员对系统变革之严肃研究的关注。他俩争辩说,是公司鼓励和发展了专注于个体层次小型决策的助推框架,目的就是阻止人们对深层次结构问题的讨论。

   他俩举例说,碳足迹建算法是英国石油公司(BP)于2002年推出的。消费者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测度自己的碳排放量。这样,就很方便地将气候变化问题重新框架为一个个体责任的问题(例如,要骑车上班而不要开车上班),而不是一个只有通过大规模政策变革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框架就是要引导科学家去针对消费者做相关研究,而不去关注气候变化的真实缘由——工业碳排放。

……

    科学界刚刚开始充分地认识到,不把自己的研究议程设定好是多么危险。下一步,我们可以利用科学过程自身来帮助确定:有哪些问题是值得提出的,有哪些经费安排、社会安排和政治安排有助于我们提出合适的问题。

 




https://blog.szjingmu.com/blog-1557-1388784.html

上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78)
下一篇:杨沛霆前辈来所里做报告——日记摘抄1028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30 刘进平 许培扬 何青 尤明庆 郑永军 张晓良 黄永义 王涛 张淑扬 李东风 曾杰 李学宽 晏成和 王大元 魏瑞斌 宁利中 吴斌 杨正瓴 籍利平 周忠浩 梁洪泽 王秉 李毅伟 孙颉 徐芳 王成玉 谢钢 农绍庄 王启云 汪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